「與其做好人,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。」~心理學家.榮格(Carl Gustav Jung)
「耶和華不像人看人—人是看外貌,耶和華是看內心。」(聖經・撒母耳記上16:7b)
乘著網路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浪潮,「人設」(public persona)的流行語蔚然成風。「人設」是一種人物的形象設定,也就是期望自己在公眾的眼中是什麼樣的人。「人設」一詞開始常見於動漫、劇集作品、媒體的人設,現在更普遍於現實生活中的明星、網紅、偶像、名人等公眾人物的人設。
在最近不斷引爆熱議的性騷擾、性侵事件,甚至普通日常生活的白飯事件,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社會性的人設:如成為一個好學生、好老師、好演員、好老板、好父親、好母親、好丈夫、好妻子、好孩子、好男人、好女人。「人設」的設定其實反應著社會對於該角色的期待,因此倘若有人違反或脫離人設時,人設崩壞的結果小至圈粉變成狂掉粉、摰親好友紛紛走避,使人從深孚眾望直接跌入眾失所望的窘境。
人會透過自己的主觀經歷建構自己的真實,而真實與事實不一定一致,而不一致愈大則扭曲愈大,其結果也愈不健康。因此基督徒對於各種看為「好」的人設,應該留意分辨是否來自個人成長過程的「刻板印象」或扭曲錯誤而形成的偏狹人設。
一個活活的、真實的人,人設是困難長久固定的,人設頂多只是創造了一個曇花一現的初始效應(primacy effect),讓人留下深刻的、美好的第一印象。當一個人的生活變成了一種虛偽、造作、不實的人物形象設定時,若自我又未能充分的覺察內在情感上出現過度的依戀(inordinate attachments),因過度的依戀會使我們的思想與行動受到控制、並使身心健康受損,更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。這些過度依戀包括:
·金錢財富的依戀—擔心貧窮或失去金錢財富的恐懼。
·對名聲和權力的依戀—想成為符合社會上所認可的有錢、有權勢、受尊敬的人。
·隱藏的負面情緒—內心因挫折、嫉妒、仇恨、憤怒、無望感等積累受傷的情緒感受。
·對人的依戀—害怕別人生氣、或是在親密關係上為了不讓對方離開,付出代價甚至不惜犯錯;或是知道對方並不適合自己,但仍然執迷不悔。
·對自己的依戀—過度自愛、自以為是的評斷他人。
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樣式被造,是基於恩典的啟示!上帝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!
當你意識到人設崩塌時,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:「 回想事情的發生到現在,似乎你並非失去所有全部⋯,你是如何讓自己維持在仍然感覺安全的狀態?」
「當有這麼難堪而痛苦的一天來臨時,你會想到那些人事物(或方法),對你是會有幫助的?」
「這些有用的人事物(或方法),你要如何提醒自己去做?」
「人設」是把期望讓別人看見的自己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,但這些外在表面的美善或好行為,並不能讓人脫離罪的束縛,反而使我們遠離上帝,唯有內心真實的悔改與行為的改變,才能使人重生。人的心就像一扇窗,當自我認知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產生差異時,也需要學習開放並擴大「我」,提高自我覺察與認識,求主幫助自己能用心靈和誠實勇於認錯、修正錯誤並懷抱希望踏實的前進。
文/沈美華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