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動力取向之人格理論與心理諮商
錢玉芬老師
牧靈諮商科主任及博士班主任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博士(Ph.D.)
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(M.A.)
曾任台灣神學院專技教授兼靈性諮商組主任&輔導中心主任
政大心理系專任助理教授
台大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。
About the Course
一、 課程概述
從幾個思考角度來建構這個課程的內容:
之一
靈神牧靈諮商在專業發展上的異象是要整合「心理諮商、內在醫治、及屬靈操練」三股繩子,把人完完全全地帶到神的面前(西1:28)。也的確在碩士班的課程中,結集了許多寶貴的專業資源。但是在學習這麼多理論知識、使用技巧之後,學習者是否有屬於自己的牧靈諮商風格?自己是〝如何〞整合這三股繩子?值得在高年級的學習中,有停、聽、看聽的機會。
之二
盧雲神父的著作「負傷的治療者」一書獲得許多基督徒服侍者的共鳴。的確,我們都是負傷的治療者,故要牧養諮商別人,牧靈者若對自己的傷一無所知,不但容易產生投射、反移情...等現象而毫無察覺,更易混亂我們對受助者問題的概念化,而導致助人果效不彰,甚至有反效果的危機。
之三
心理諮商理論派典中的心理動力取向,比起其他取向更看重治療師本身因素對治療的干擾。此取向極力主張:「治療師要擁有足夠健康的人格,才能承受治療工作的原因也就在此。要勝任治療任務的治療師,得要敏察並清楚掌握自身與案主互動時的感覺,才足以勝任治療工作,才能將自身感覺轉化成「知識」,才能達成對個案的理解。」(黃淑清 & 陳秉華,2005,P. 182)
因此,本課程擬以「學習者整理自己的學習寶庫」、「心理動力取向之人格理論」、「與個案諮商互動歷程記錄」及「學習者之生命與信仰反思」等四部分規劃:
「學習者整理自己的學習寶庫」:盤點你已學到的、對自己有深厚影響的三股繩子的理論/概念(心理諮商或屬靈操練或內在醫治)之內容概述、對自己的影響、自己是否已經用在諮商個案中、以及使用時的把握程度。
「心理動力取向之人格理論」:將分別介紹佛洛伊德、榮格、阿德勒等三位心理動力取向的重要學者其人格理論與人格衡鑑技術。
與個案諮商互動歷程的部分:在授課時將分別介紹心理動力取向在諮商歷程中特別看重的概念、技巧並幫助助人者自我察覺。而修課者則需要在這學期落實一位個案諮商歷程的紀錄,並從中逐步概念化個案的生命議題。
「學習者之生命與信仰反思」修課者則需要在這學期自己所協助的個案諮商歷程中,察覺與發現自己的生命議題,並反思信仰能帶給自己的具體幫助。
二、 課程目標
本課程在上述課程概述的引導下,期許修課學生在修習課程之後,能夠達成下列四項目標:
(一)盤點彙整自己在「心理諮商、內在醫治、及屬靈操練」三股繩子的學習寶庫。
(二)了解心理動力取向在諮商歷程中的重要觀點。
(三)能在諮商歷程中更精準地概念化個案的生命議題。
(四)能在諮商實踐歷程中發現自己的議題,並且知道如何避免混淆自己與個案的議題。
三、 評分標準
(一)彙整我的學習寶庫 20%
(二)閱讀報告 20% (六篇論文都要閱讀〈速讀〉 且參與其中兩篇的課堂報告&摘要+心得之書面)
(三)個案紀錄 30% (紀錄一個個案至少六次以上的個別諮商內容,歷程摘要,非逐字稿)
(四)生命與信仰之反思紀錄 30%